腰椎退行性病变与腰椎及其周围的多种结构的退变有关,是一种自然老化、退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
1.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椎间盘组织承受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且血供匮乏,营养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外层的纤维环会出现网状变性和玻璃样变,失去原来的层次和韧性,产生不同裂痕,继而完全破裂。
2.椎间盘髓核的退变:髓核的含水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弹性下降;在腰椎负荷量加大的时候,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变性的髓核会沿着裂隙而突向边缘,这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
3.软骨终板的退变: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变薄、钙化和不完整,并产生囊性变和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松弛,伴随髓核水分减少,软骨终板不能再生修复。软骨终板的退变会使椎间盘体液交换的半透明膜作用减少,加速腰椎间盘退变。
4.腰椎椎体的退行性变:腰椎表面受损后,骨膜上下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中,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化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的骨赘(骨刺)。骨赘的形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重平面的作用。但是骨赘椎管内和椎弓根发展就会对脊神经和硬膜囊的压迫产生不同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5.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椎间盘和小关节构成椎体间的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以稳定椎体间的关系。当腰椎退变或者椎体间关节受损后,小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病理改变。出现腰椎关节稳定性下降,关节间隙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症状。
6.黄韧带的退行性变:黄韧带是椎管内的主要韧带,正常人的厚度为2-4厘米,增生时可达6-8厘米以上。正常黄韧带是松弛的,是有弹性的。在发生退变和损伤时候,黄韧带处于紧张状态,逐渐增生肥厚,弹性减低,并出现钙化和骨化,压迫椎管硬膜囊,产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7.其他韧带的退变:椎体前、后纵韧带对稳定腰椎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现纤维增生和硬化可限制腰椎的运动。
8.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产生是增强稳定性和对抗腰椎压力的一种反应。椎间盘突出后,纤维环松弛,椎间盘抗压性和稳定性均减弱,因而出现骨质增生。即使无椎间盘突出,只要腰椎退变椎体的稳定性发生改变,也会产生骨质增生。
9.退行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按照病因分类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指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窄引起的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压迫综合征。当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突和韧带退变等,均有可能压迫椎管而致椎管的管径变小而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