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视频 科普语音 科普文章 科普问答 科普专家

王林娜主任医师

皮肤科 | 三级甲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文章
0问答
0视频

婴儿血管瘤怎么诊断?

2022-02-25 阅读数:5144

医生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细针穿刺、超声、血管造影、CT、磁共振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来确诊。

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于皮面,压之易褪色,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黏膜,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额部或鼻梁部等中位者可自行消退。而累及一侧者且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可隆起或形成结节,或伴有其他血管畸形。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紫色,高出皮面,柔软而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直径2-4cm,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数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皮下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色或蓝紫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常伴有毛细血管瘤。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损害单发或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4.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两种或更多种同时存在的良性血管瘤。多发生在面颈部,也可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时已存在,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之后生长迅速,不断增长扩展,向周围皮肤及深部组织侵犯。侵犯范围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和听觉等功能障碍。混合型血管瘤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5.隆起于皮肤组织的肿块,按压可缩小,灌注征阳性肿瘤诊断性穿刺可获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组织液。B超及彩超检查可见特征性影像。病损区X光造型检查可见扩张、畸形血管影。CT及MRI检查阳性。

6.组织病理诊断:

- 鲜红斑痣: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无内皮细胞增生。

- 毛细血管瘤: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管腔小而不清楚,以后发生纤维化。

- 海绵状血管瘤: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

医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