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许多患者在青少年期便出现整个大肠可见密集的腺瘤性息肉,直径2cm的通常带蒂的息肉。组织学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或者绒毛状腺瘤,以管状腺瘤最多见。息肉越大、绒毛状,发生局灶性癌的风险越高。
一般在15~25岁,随肠道息肉的增长及增大才出现胃肠道症状。
常见的症状:腹痛、腹泻、少量血便或黏液血便,偶有间歇性大量便血,肛门下坠感,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或痔疮。
随息肉逐渐增大增多,症状加重。息肉也可以长到很大,出现肠套叠,腹痛、呕吐、腹胀、便闭等肠梗阻症状。
患者由于长期腹泻、黏液血便,后期可出现乏力、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有癌变可能,所以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