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降低的原因包括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因素。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区间是(100~300)×10⁹/L,当低于100×10⁹/L时,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常见有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晚期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小板数量随着时间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午后高于早上,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升高。若出现血小板数量降低,应结合其他检查和病史全面分析,明确诊断。
如果存在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建议就医诊治,完善相关检查,查明原因,及时对因治疗,避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