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根据感染病毒不同,治疗有所不同,下面主要介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
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多采取休息、保肝支持疗法。由于甲型肝炎病毒不通过胎盘屏障,不传给胎儿,故不必进行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
- 由于肝功能受损可影响母体代谢、产生缺氧等,以致较易发生早产,所以在孕晚期必须加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监护。
- 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并行无激惹试验及B超等生物物理指标监护。 分娩后甲肝已痊愈者可以哺乳。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隔离和卧床休息,并予以清淡及低脂肪饮食,每日应供给足够热能,如消化道症状较剧,应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 保肝药物
每天需应用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u003Csubu003E1u003C/subu003E及维生素Bu003Csubu003E1u003C/subu003E、Bu003Csubu003E6u003C/subu003E、Bu003Csubu003E12u003C/subu003E等。同时需应用能量合剂,如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适量输鲜血、人体白蛋白或血浆等。
- 抗病毒治疗
一般选用替诺福韦,也可使用替比夫定。孕妇乙型肝炎活动抗病毒治疗后还需要做风险评估,确定是否终止妊娠。
- 新生儿的处理
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另一侧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并在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注射一剂乙肝疫苗,一般可阻断大多数的母婴传播率。在进入小学之前应再作一次加强免疫注射。
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
多需要送重症监护室监护进行综合性支持治疗和必要的抗病毒治疗。是否引产须根据病情并结合产科意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