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视频 科普语音 科普文章 科普问答 科普专家

焦广俊副主任医师

骨科 | 三级甲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70文章
0问答
0视频

手术后肝衰竭的病因是什么

2022-01-20 阅读数:3461

手术后肝衰竭如细胞内过度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达、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而产生的大量内毒素、药物及各类慢性肝病导致。

1.患者自身因素

-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被证明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糖尿病是术后病死率以及术后肝衰竭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营养不良术后限制残余肝脏的再生能力,促进肝衰竭发生。

- 吸烟诱发一系列潜在参与组织纤维形成的致病过程,包括全身炎症、血栓形成、氧化应激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和坏死,加速肝炎的疾病进展,也加速肝硬化患者临床失代偿的发生,是术后危险因素。

- 长期大量饮酒可诱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变化,引起酒精性或脂肪性肝炎,最终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及肝硬化,增加风险。

- 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炎症和抗炎症系统平衡的破坏,引发特征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加强对肝细胞产生持续性高水平的损伤,对术后肝衰竭的进展也有重要影响。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的数量是影响术后肝细胞再生和延迟肝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症或者血小板活性受损会导致肝再生的失败以及肝衰竭。

2.疾病因素

- 潜在的肝脏疾病是肝脏再生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与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紧密相连。肝硬化作为肝衰竭的高危因素。

3.手术因素

仍然是导致术后肝衰竭的重要因素:如心脏手术、肝切除术中阻断肝血流时间过长等。

- 术中失血量和术中是否输血都和术后肝衰竭紧密相关。术中大量失血可以导致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体液转移引起的细菌易位、输血所带来的免疫抑制都是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原因。

- 残余肝体积——确保术后足够的残留肝组织与功能即术后残余肝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生理肝功能的能力是决定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的关键所在。

- 手术打击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增加风险。

医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