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结核是全身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应忽视全身性治疗,在强调手术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行之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改善营养状况。营养状况较差者可补给鱼肝油、维生素B、维生素C等。贫血者可使用铁剂、维生素Bu003Csubu003E12u003C/subu003E、叶酸等。严重贫血的患者可间断输血。肝功能差者需进行保肝治疗。合并感染者可给予广谱抗生素或根据药敏给予敏感药物。对截瘫患者应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并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发生。
2.局部制动:病情较重者可采用颈托、支架或石膏保护。病情较重或已发生截瘫者,应绝对卧床。必要时还可行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枕颌带牵引适用于小儿及病期较短、肌力较弱的患者,牵引重量为1~2千克。颅骨牵引成年人可用5千克重量,儿童酌减,畸形纠正后可使用2千克维持。
3.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在颈椎结核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规律、全程用药。目前常用的一线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
手术治疗
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清除结核病灶,可以大大缩短疗程,预防畸形或截瘫的发生,提高颈椎结核的治愈率。
1.手术适应证:
有较大的寒性脓肿;
影像学显示病灶内死骨及空洞形成者;
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窦道经久不愈者;
局部病灶稳定,患者全身状况允许。
2.手术方法:颈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主要为结核病灶清除术。根据不同病情可行病灶清除植骨术、病灶清除椎管探查术、单纯脓肿切开排脓术、枕颈融合术等。
3.术后处理及康复:术后一般需卧硬板床休息。儿童患者可石膏制动。一般需1个月左右,最好经X线检查证明患者的病灶已稳定。待植骨已融合、血沉已恢复正常时,才允许患者下地活动。下地活动时须颈托或支架保护,一般要保护10~16周。术后应继续使用抗痨药物。为了防止感染,手术后可加抗感染药物7~10天。加强营养和全身支持治疗。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血沉和X线片以了解病灶愈合和病变稳定情况。